米格-17战斗机综述
格17战斗机是一款由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单引擎战斗机,下面内容是其综述:生产情况:米格17在苏联的多个工厂进行了大量生产,总计生产了7999架。顺带提一嘴,波兰的PZL工厂也生产了540架,中国沈阳则生产了单座版767架和双座版1061架。全球总计生产了10,367架米格17。
联的多个工厂参与了米格-17战斗机的生产,其中萨马拉飞机一厂生产了392架,莫斯科飞机21厂制造了2424架,第比利斯31厂制造了836架,阿穆尔河畔共青城126厂产出2180架,而新西伯利亚153厂则制造了2架。总计,苏联共生产了7999架米格-17。波兰的PZL工厂也加入了生产行列,生产了540架。
国的航空工业从建国初期接受苏联的援助生产苏式战机到自主设计、制造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产新式战机,是一条曲折又漫长的道路。这里只说战斗机。战斗机中国又叫歼击机。仿制的苏系战机有:歼五,仿米格17,最早称为五六式,1964年改称歼五。歼五是一款亚音速战斗机,主要用于昼间拦截,有一定的对地能力。
(su)-27战斗机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全天候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于1986年陆续装备部队,主要任务是国土防空、护航、海上巡逻等,目前是俄罗斯空军的主要苏-27战斗机图片欣赏(20张)战斗机。
米格15和米格17外形的区别
、要区分米格15和米格17战斗机,开头来说可以从机翼的构造上着手。米格15拥有两对翼刀,而米格17则配备了三对翼刀。米格17的翼梢设计更为圆润,与机身的连接处呈现直角形状。同时,米格17的后掠角比米格15大,且前缘带有不易察觉的折线,这也是两者之间的一个显著差异。座舱盖的设计也是区分两者的另一个关键点。
、看机翼后掠角,米格15的后掠角是35度,米格17放大到45度 2。
、开门见山说,观察机翼后掠角:米格15的后掠角为35度,而米格17的则扩大到45度。 接下来要讲,关注翼刀设计:米格15每个机翼有两个翼刀,而米格17则有三个。 接着,注意协航机翼前缘:米格15的前缘是直线,没有额外的折角,而米格17则有一个独特的设计特征。
米格15比斯和米格17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米格17机翼的后掠角大于米格15 由于采用推力更大并带有加力燃烧室的克里莫夫VK-1F 发动机 (苏制首次采用加力),米格17在速度高、航程、爬升率、载弹量、作战半径等方面均优于米格15,操纵质量也有所高,同时飞机的长度也因此比后者长了90多厘米。翼根较米格15略宽以承受后角加大后对结构的影响。
、看机翼后掠角,米格15的后掠角是35度,米格17放大到45度 2。
、是米格15的改进型号,由于改进较大因此有了新的代号,主要是增大了机翼后掠角,提升发动机功率,结局就是平飞速度超音速,是苏联第一种可以超音速飞行的飞机。
、米格-17是单座高亚音速歼击机,是在米格-15比斯基础上进步起来的,北约所起外号“壁画”。1948年设计,1949年12月开始试飞,1952年进入前苏联空军服役。米格-17约有5~6个型号,主要型别是米格-17C型和米格-17D型,C型是昼间战斗型,D型具备一定的全天候作战能力。
、米格-17是单座高亚音速歼击机,是在米格-15比斯基础上进步起来的。1948年设计,1949年12月开始试飞,1952年进入前苏联空军服役。主要型别是Φ型(昼间歼击型,西方给的绰号“壁画”C)和具备有限全天候能力的ПΦ型(“壁画”D)。米格-17生产量大,据估计各型总共生产约9,000架。前苏联于1958年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