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朱江明:希望人人能开上好车,用技术普惠改写行业规则

零跑朱江明:希望人人能开上好车,用技术普惠改写行业制度

从安防巨头到造车黑马

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的人生轨迹充满反差:他曾将大华股份做到全球安防第二,却在50岁时跨界造车;当新势力们疯狂烧钱时,他坚持用“IT思考”做减法,仅花36亿就研发出三电体系。如今,零跑以月销4万的成绩跻身新势力第一梯队,但朱江明的目标更激进——“中大型SUV将来应该只卖5万元”。这位被员工称为“没有故事的同学”的创始人,究竟怎样用低调姿态实现凶猛增长?

一、技术派的造车逻辑:好车不该是奢侈品

“汽车最终会像电视机一样,成为纯粹的交通工具。”朱江明在采访中反复强调这一见解。在他看来,零跑的核心竞争力不是营销故事,而是用技术手段击穿行业价格底线——C16六座SUV与C10共享80%零部件,开发成本仅增加30%,却能用18.98万的定价对标理想L9;即将上市的B系列车型,将在10-15万区间标配城市NOA功能。

这种“优衣库式”产品策略背后,是零跑独特的研发哲学:

– 极点集成:电驱体系从四合一升级到五合一,域控制器合并智驾与座舱芯片

– 平台化作战:LEAP 3.0架构零部件通用率超80%,新车型开发周期缩短至3个月

– 供应链革命:与供应商联合创新方案,电子门把手成本连降三级

“当20万的车拥有50万的配置,消费者天然会用脚投票。”2024年零跑毛利率首次转正至8.1%,印证了朱江明的判断。

二、反常识的扩张密码:6000人撑起4万辆月销

在新势力普遍“人海战术”的背景下,零跑用不到6000名员工(理想/蔚来约2万人)实现同等规模销量,其管理效率令人咋舌:

– 去互联网化:禁用OKR和黑话,考核指标简化为“销量、利润率、口碑”三维度

– 经销商革命:取消复杂评优体系,直接奖励销量前100名,返利政策透明度行业第一

– 工厂极简主义:全国仅设2个整车生产基地,拒绝固定资产投入,连算力都选择租赁

“如果每件事都能用一个公式说清楚,那就太好了。”朱江明把IT行业的敏捷技巧论植入汽车业:当同行为C16的低价震惊时,他已经在规划2026年的5万元SUV——就像当年用36亿完成别人百亿级研发的逆向操作。

三、平民化野望:2030年400万辆的生存游戏

面对“未来三年淘汰半数车企”的预判,朱江明亮出底牌:

– 产品矩阵:A/B/C/D四大系列13款车覆盖6-30万元全价位段,2025年产能冲刺100万辆

– 全球化布局:借力Stellantis的340家欧洲门店,规避技术转让的复杂合作

– 成本生死线:销量翻10倍,但工程师数量只允许增加1倍

“我们不想吃大肉,只喝汤。”这种克制背后是残酷的商业逻辑:当零跑D系列试图用25万做出“玛莎拉蒂级内饰”时,朱江明仍坚持固定毛利率,“品牌溢价终将消失”的信念从未动摇。

小编归纳一下

从错过手机创业到All in造车,朱江明用9年时刻证明:汽车业的变革本质是效率革命。当同行沉迷“豪华叙事”时,零跑像鲶鱼般搅动市场——正如其杭州总部墙上那句标语:“让高质量出行触手可及”。这场平民化战役或许没有浪漫故事,但谁能否认,让更多人开上好车,不正是最动人的商业传奇?

赞 (0)
版权声明